一、在对该求助者开展心理辅导时,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畴?
1.该求助者积极明确提出的寻求帮助内容。
2.心里咨询师在面诊招待中观查到的疑问。
3.心里咨询师能够 根据心理测评結果的基本剖析发现问题,开展谈话。
4.上级领导心里咨询师为进一步确诊而下发的谈话总体目标。
5.谈话总体目标中若有一个之上的内容,应各自解决。
二、在资询中应防止出现的不适当的提问方式是啥?
1、防止提出问题“为何”的难题。
2、防止多种可选择性难题。
3、防止多种难题。
4、防止装饰性反诘。
5、防止责怪性的问题。
6、防止解释性难题。
三、与该求助者开展谈话时,对商谈内容的挑选应掌握哪些标准?
1.合适求助者的接纳工作能力,合乎求助者的兴趣爱好。
2.对求助者的发病原因有立即或间接性的目的性。
3.对求助者的个性化发展趋势或纠正起主导作用。
4.对深层次探寻求助者的深层次发病原因更有意义。
5.对求助者病症的诊断更有意义。
6.对更改求助者的心态有积极主动功效,对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能力和正确认识难题有协助。在挑选谈话内容时有一大忌讳,即不能把精神分裂的病症做为谈话和探讨的内容。
7.商谈法的实效性,商谈法合理执行的关键所在咨询顾问是不是能恰当掌握求助者的精神面貌和个人行为特性。
四、与该求助者开展摄取性谈话时,要留意些哪些?
1.心态务必维持中性化。
2.提出问题中防止出错。
3.在摄取性谈话中,除提出问题和导向性語言以外,不可以讲一切题外话。
4.不能用斥责、批判性思考語言阻拦或迁移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取性谈话后不可得出相对性的结果。
6.结语要诚挚、客套,不能用生涩得话做完毕话,以防造成求助者的误会。
五、怎样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开展定性研究?
1.依据分辨一切正常心理活动与出现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标准,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方式和内容上与客观性自然环境保持一致,合乎统一性标准;各种各样心理状态中间协调一致;其个性化相对性平稳,困穷心理活动在一切正常范畴。
2.从求助者的“寻医个人行为”来分辨,可知本实例中求助者主要表现出明显的求治心愿而积极寻医。
3.从求助者对“病症”的“知道”水平来剖析,可知本实例中求助者能了解到自身的心理状态个人行为出现异常,也可以剖析其造成的缘故,期待根据一定的方式 来处理。